花棚柠檬香,义卖传温情
为促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到实处。广州新华学院岭南古遗社会实践队在7月20日至24日期间,深入广东省化州市石湾街道长尾公村,开展了一系列以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了利用当地柠檬资源制作柠檬水的创新方案,不仅解决了柠檬滞销问题,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受到了化州市广播电视台的报道,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实地调研:洞悉柠檬滞销之谜
深入乡村,以当地的视角才能真实的了解农民所需。在此前的调研中,实践队在深入探访长尾公村的实际情况后,得知长尾公村的柠檬存在着滞销情况,实践队主动提出起为村民解决滞销的问题。
想要解决一个产品的滞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滞销的原因。通过与当地农民的交流和果园实地考察,了解到柠檬滞销的主要原因是收购商压价和销路有限。农民们因成本与收益不匹配而不愿贱卖劳动成果,导致柠檬错过最佳采摘时间。
(图一至二为实践队进入田间进行调研 摄:章晓贤)
(图三为实践队队员向村民了解村中相关产业情况 摄:余恺欣)
二、知识转化:创意点亮柠檬产业
看着林子中柠檬挂满枝头,农民脸上却尽显忧愁。实践队决定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帮助当地的村民们解决柠檬滞销问题。基于之前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实践队把之前探索的跳花棚文化与柠檬结合起来,重新打造一个适合柠檬销售的全新ip。让柠檬的形象“活”起来,“动”起来,增加在当下网络媒体的传播力和对更多人的吸引力,更加贴合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喜好。
(图四为实践队设计的ip)
同时,为了更好的包装起一个合格的产品,贴合“百千万工程”的主要方针。实践队利用当下炎热的天气,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创新性地将跳花棚文化与柠檬产业相结合,打造了新的品牌形象。他们设计了生动有趣的贴纸和特色杯子,将柠檬水包装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图五为柠檬水与柠檬产品 摄:曾子滢)
三、品牌推广:柠檬水的市场调研与媒体报道
虽然柠檬水已经成功的被制作出来,但是已有的市场竞争环境困难也不容小觑。实践队的队员们带着制作好的柠檬水前往当地的街道上进行市场预调研活动。收集当地市民们对这一款柠檬水的评价,虚心听取顾客的建议。队员们在口味、销售和宣传方式上不断改进和创新,推出了在调研中评价最好的一款柠檬水饮料。
有了一款优秀的产品,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销售。实践队与当地的“百千万工程”村BA赛事结合在一起,支起摊位,打响“百千万突击队”的旗号,在义卖柠檬水的同时大力宣传长尾公村的柠檬品牌。在摆摊现场,许多前来观看比赛的市民被吸引前来品尝,同时了解长尾公村的跳花棚非遗文化与柠檬种植产业。
(图六为柠檬水制作过程 摄:余恺欣)
在摆摊活动中,实践队受到了化州市广播电视台的采访。队长在采访中表示:“我们依托‘跳花棚’文化,打造出文创杯子,将柠檬制作成柠檬水,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推动‘百千万工程’,为广东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这一次的摆摊活动,让更多人知道跳花棚文化和长尾公村的柠檬产业,为同类型的乡村提供了实际的案例。
(图七为实践队接受化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 摄:张振宇)
四、技术传授:助力村民掌握柠檬水制作技艺
随后,实践队带着实践成果回到了长尾公村,共邀村民们在炎炎夏日中一起品尝柠檬水。在大棚中,成员们与村民举杯共饮,向村民们介绍实践队的成功经验,介绍这种商业模式的开展情况和发展利弊。同时,实践队还将如何制作柠檬水的方法也一并讲授给村民,并将柠檬水的制作过程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一份完整的资料,为村民解决柠檬滞销难题提供了一份新的方案。
(图八至九为实践队与长尾公村村民共同品尝柠檬水 摄:余恺欣、章晓贤)
坐看跳棚舞,细嗅柠檬香。实践队成员们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不断延长产业链的发展,提高商品附加值。利用更为广泛的和贴近年轻化的宣传方式推动长尾公村文化与农业双翼发展,为乡村振兴助力前行,推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提质增效扩面。
供稿:广州新华学院岭南古遗社会实践队
通讯员:张振宇
摄影:余恺欣、曾子滢、章晓贤、张振宇
审核:蔡健婷、宋云、唐波